我的紅癢病-穩定中求進步 下午1:18 紅癢 筆記 約三周前,最近一次紅癢起疹大致告一段落,其實今年三月起,我的狀況已經穩定許多(所以自拍照變多了),至少發作頻率趨緩。我想是時候再交代、順便回顧一下我目前的「紅癢病況」,也與有類似問題的病友分享一下。自從在網路上分享這個狀況,陸續有幾個「病友」私訊給我,我還真是「傾囊相授」。沒辦法,同是天涯淪落人,就會有一種相逢何必曾相識之感。 前情提要 我目前的狀況是皮膚容易因為日晒、氣溫高、天氣變化而泛紅起疹,之後就會發癢、脫皮。平常就算看起來沒事,也很容易發癢,或因為頭髮、毛絮飄到臉上就很癢很癢,就算沒事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會沒來由的發癢。但是我以前不是這樣的。 01 大約兩年多前,臉部不明原因紅癢發燙,而後脫皮,短暫恢復,然後反覆發作。是的,只有臉。情況持續兩年。期間看過皮膚科、中醫、免疫科...被認為是濕疹、脂漏性皮膚炎、酒糟等狀況,無定論;我自己則另參考了「類固醇戒斷」/「紅臉症候群」的說法,合理懷疑是過去使用多年類固醇藥膏使然,因為我從小就是手上(或不一定哪裡)會東一塊濕疹西一塊濕疹的那種小孩,去看醫生總是擦藥膏,但也總是沒好過。去看過的醫生都不認為有類固醇戒斷這種事情,不過網路上倒是有些醫師是支持這種論點的。總之,無定論。 有圖有真相 先看一下去年底的照片唄(~慎入~) 2017/11月 出國旅遊,雖然氣溫比台灣低多了,臉皮卻因為晒傷而發紅、脫皮。 雖然有濾鏡,仍看得出臉很紅、很繃。脫皮脫到眼皮都怪怪的。 後來決定要去看免疫科,因為皮膚科只治標不治本。 我觀察了那時候發作的狀況,拍了好幾天的照片,大概就是這個慘況-起疹紅癢脫皮。殊不知醫生一點也不想看照片XD,安排我去抽了很多管血,然後驗不出個所以然。 驗血...說沒事,但是我明明就很有事 真是太慘,慘到我都不想見到自己,於是馬賽克處理>"<) 慘 只能寫個慘字 就醫服藥治療皆只微有效果,期間從未完全治癒,也從沒有穩定超過兩週。 不論如何,這樣的症狀不斷發生,我的皮膚角質就一直處於「崩潰」的狀態,只要氣溫上升、空氣髒污、天氣變化,我就開始紅癢-脫皮,很癢的時候必須冰敷來舒緩。每次循環少則3、4天,長則7~10天。之前跟主婦E提到病況...... 這樣我就一直換新皮,每次脫完皮就覺得皮膚好像嫩一點XD 那應該很多女人想要這樣喔。不用打雷射也不用醫美XD 也算是一種正向思考吧? 自我檢視 有人問說,是不是我家的狗毛貓毛導致的呢? 我養狗貓也有超過六七年了,所以並不是因為養寵物才發生的。 根據我的觀察,與食物無太大關聯。我吃東西通常清淡、原食為主,辣也是不太吃的。初步排除這兩方面的影響。 會那麼容易敏感,部分原因是從第一次發作以來,紅癢脹痛,忍不住抓破了,使皮膚處於「破損」的狀態。如果單純是敏感肌,但是皮膚沒有破,或許對於氣候變化的反應不會這麼劇烈。至於那個關鍵的第一次發作是什麼原因,至今無解。 要說是皮膚障壁本就脆弱,才開始因為受到天候變化、空氣髒污刺激,而紅癢發作;還是發作後使皮膚屏障更加脆弱,導致對外在刺激更敏感?我沒有答案,但是肌膚屏障脆弱是事實,我便朝「把皮養厚」著手,主要講的就是角質了。 所以坊間什麼去角質產品,全都bye bye~ 保養品務求簡單 敏弱肌用的東西,首先是成分不能複雜。我印象中牛爾老師說的,你要看一個產品成分是不是「複雜」,可以從它的全成分去看,不超過30種成分的,算是簡單的。你真的去看你的保養品包裝上寫的,才會發現原來貌似簡單的東西...成分竟然可以多達四五十種!有些東西它只寫「主成分」,你就要小心了。 保養/化妝品成分有關係1 現在我挑東西要先看「全成分標示」,如果是「中文」全成分標示那就更貼心了。不認識成分也不打緊,畢竟裏頭一大堆化學名詞, 非專業真的看不懂,這時我會去CosDNA這個網站查。↓ 他的首頁基本長這樣 如果是比較熱門常見的產品,可能已經有網友輸入建檔,就可以先去「化妝品搜尋」找找看,以免你輸入了半天才發現有人登錄過了。如果是查成分,就可以使用單一成分或全成分分析。 舉一個大家應該都知道的產品為例,我在「化妝品搜尋」這裡打入關鍵字"金盞花",就跑出好多產品,選了建檔日期最新的(因為有時候產品會有成分調整)。下圖就是網友分享的成分,網站分析會告訴你哪個成分是做什麼用的、是否刺激或致粉刺等等,安心度也可以點進去看看。想知道自己用了什麼東西,可以來這個網站找找:) 保養品要因狀況作調整2 發作期間我看了宋奉宜醫師的blog,有些觀念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,但我沒有完全照做就是了。我同意皮膚屏障破損需要修護,也同意此時使用的產品必須單純,所以用撫油、蘆薈凝膠或醫美品牌的修護霜產品。以下就我使用過的經驗來介紹這三種東西。 ※注意:敏感發作的時候不要用化妝水,盡量簡化。 【油】是用來防止水分流失,因為此時的皮膚幾乎沒有保水功能,非常慘。很癢的時候冰敷。只能靠時間慢慢修復皮膚。 我目前仍使用的油有:椰子油、沙棘果油、甜杏仁油、洋甘菊精油,也曾使用過瓊崖海棠油、玫瑰果油、橄欖油...,椰子油和橄欖油就是廚房煮菜用的那種。跟其他芳療產品比起來,食用油當然便宜很多啦。我沒有用什麼「美容油」是因為我太嚴重了,各品牌推出的美容油有他們的配方,我不知道會不會對其中的什麼產生敏感問題,與其雪上加霜,不如使用單純的油,食用油則是最安全無虞的。現在比較穩定了,用量就減少,改成在乳液裡面加一兩滴;天氣熱就只在晚上用。 使用過的,或正在用的油 。這不是全部啦,因為有些瓶子已經丟掉了... 【蘆薈】凝膠我選Nu Skin是因為不含酒精、香精,可舒緩退紅。廣源良的蘆薈和絲瓜產品也不錯,便宜大碗。坊間很多胖胖一瓶的所謂蘆薈凝膠都有含酒精,要買之前請先看成分標示。 (夏天)現役使用中的產品。由左而右順時針方向:NU SKIN蘆薈凝膠、NU SKIN皮膚修護液、BIODERMA舒敏賦活保濕凝乳、Ego QV燕麥無油保濕精華乳;最後是寶拉的全效柔敏舒緩精華液(1%水楊酸) 【修護霜類】產品我用過理膚寶水(La Roche Posay)、可芮(Curel)、貝德瑪(BioDerma)、艾芙美(A-Derma)、雅漾(Avene)、朵瑪(Dermagor)、潔美淨(Physiogel)......幾乎市面上有看過的醫美品牌我都買過了,這種非常時期,你真的會看到什麼"修護"字眼就買。我不是同一時間用這麼多種喔,因為皮膚根本沒辦法保水,大概十分鐘二十分鐘就必須補擦,我一條40ml的乳液大概兩星期就用光。但是這些乳液都貴貴的,而且因為發作太嚴重,你也不知道到底誰有用,這時候只要擦了不會刺痛就都阿彌陀佛。就價格/容量來說,我覺得潔美淨的CP值最高。 【精華液】的部分呢,這種紅癢狀況什麼果酸、A酸都不能用,但是可以用水楊酸,幫助角質代謝正常。視情況使用。我也會用Nu Skin的皮膚修護液,從今年三月到現在,我每個月都要用上一瓶。 它不只溫和保濕,修護功能也比許多號稱修護神器的產品來得好,重點是不會刺痛,有些產品號稱敏感肌可用,但實際用上卻很不舒服,當然有時候是因為裡臉皮就是破的啊!擦什麼都會痛啊。 難道是排毒完成了? 到底怎麼改善的呢?難道就是排毒排完了嗎?畢竟我沒有多用什麼其他「新的」東西,吃的藥也沒有什麼變化。 不管【椰子油】到底有沒有效,我(從三月)至今維持著起床吃一湯匙的椰子油,晚上將少許椰子油加入保濕乳液中的習慣,為什麼晚上保養要加椰子油,早上呢?其實早上也可以的,但是台灣的天氣太熱,白天我怕燜熱,所以只在晚上使用。如果是乾燥氣候、或者皮膚很乾的人,應該多用幾次沒差。 我自己是覺得還不錯,因為我平常的膳食裡頭脂肪並不算足夠,這也可以補充油脂。不過醫生對於椰子油的功效倒是抱持不置可否的態度,我可以理解,畢竟醫療是個講求「科學」的行業。 還記得之前的文章分享了美國的Dr. Rappaport關於類固醇戒斷的見解,我記得他說症狀短則數月,長則兩年,我的確在症狀約兩年的時候開始有明顯的改善。之前是時好時壞,比較好的時間總不超過兩週,就又開始紅癢脫皮。雖然皮膚科、免疫科、中醫都看了,總也沒有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法。 我看過的幾家皮膚科是以「濕疹」、「脂漏性皮膚炎」的方式來處理,療程不外是吃抗組織胺,搭配類固醇藥膏(通常是三合一那種,含有抗黴菌的成分)。當然這期間我也爬文研究,有些網友說類似的症狀,有些皮膚科會以「酒糟」視之,這樣的話使用-azole類抗黴菌藥處理,Metrodinazole是目前針對酒糟的第一線藥物,而且有健保給付又不含類固醇。但我每次問皮膚科醫生他們都含糊其辭,我不曉得為什麼。 因為這病太久了,我不想奔波了,選擇了離我家不遠,生意也很不錯的一家皮膚科,陸續看診有一年以上,診所有三~四名醫師,他們是把我當作脂漏性皮膚炎處理,一樣是給各種類固醇藥膏。因為我很不想用類固醇藥膏,自己還是去搜尋其他替代品,像是「施必麗」藥膏/乳霜。不過也沒有明顯的作用。 OS:類固醇藥膏我還是有用,但絕對是少量、薄擦。現在我兩天擦一次,希望能漸漸停藥。(醫生都說沒事就可以停藥,但類固醇這種狡猾的東西,是要漸進停藥的) Share This Story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Pin this Post Tags: 正向思考, 生活, 皮膚, 好轉, 免疫, 抗病, 抗敏, 紅臉症候群, 紅臉症候群RedSkinSyndrome, 紅癢, 脂漏性皮膚炎, 健康, 敏感肌, 脫皮, 椰子油, 濕疹, 類固醇戒斷, 類固醇酒糟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You Might Also Like 0 寫留言
0 寫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