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換日記|忙碌的年假、過年遛娃穿搭、聊聊審美

下午4:08

 Hey

說聲遲來的新年好!我看你信裡寫的,應該算是一個休養生息(爽爽的)的農曆年假吧。而我,反而是史上最忙碌的年假!

你知道的,現階段我們家基本都以小孩為優先,平常也因為小孩暈車的關係,很少全家開車出門,近距離的不開,過年返鄉就更不用說了。掙扎一番之後還是決定比照去年,各自提早返鄉跟家人打個招呼,不回鄉過年。這樣也好,少了舟車勞頓,也省去各種習俗。我一直都傾向主張「把平常過好,勝於過年過節的客套」,但是我也理解,這些節慶有時候是給我們機會彌補平日不足的情感。好像也沒什麼孰優孰劣。


這個春節,因為沒有返鄉,老公與我首度跟2歲多的小娃24小時深度綁定。今年年假又長達十天,坦白說年前我就開始緊張。我們是沒有長輩能幫忙帶娃的,從懷孕、生產、坐月子,都是靠自己。一直到現在小孩兩歲了,我們還是很依賴保母。畢竟二十出頭後就開始自己生活了,結婚後也度過將近十年的兩人世界,才決定生小孩。在此之前,我們實在很習慣「大人的生活」。女兒兩歲後,我們已經大幅減少保母的時數,但平日還會有六小時左右的「自由時間」,過年期間就什麼人手都沒有了。我很高興今天能寫信跟你說we survived!!


我實在不敢想像「完全的全職媽媽」會是什麼狀況。

初二到大學校園遛娃
01

那天天氣很好,風有點冷,但是陽光是舒服的。我們在草地上小小的聊了一下怎麼用兩隻手指拿餅乾,嗯,你知道的,2歲小孩的話題(笑)

感恩我有神隊友

幸好我的隊友很給力我們就像接力賽一樣,分工合作,讓彼此稍有機會休息。這幾天出門遛娃前,我還是能夠花個1520分鐘化個淡妝,繼續堅持著我的日常審美。光是這半小時左右的時間,已經算是我治癒時光。

沒拍什麼好看的照片啦!不過這個年假,我默默進行著彩色過年Look的小project,我實在很討厭人家穿一身黑,尤其在年節時候。但我出門遛娃,竟然能有80%以上的人都是黑漆抹烏的穿著。

我穿黑色,必須盡量減少黑色的面積,絕對避免從頭黑到腳。

Your J
繼續聊聊天
01
大包、小包,你選哪一個?

你提到我們以前聊過的「小包包人格VS.大包包人格」啊,我至今也還是中、小包為主,我覺得尤其春夏吧,服裝比較輕薄,適合小包,整個輕盈起來。畢竟我這裡是副熱帶氣候,如果帶太多東西出門,很容易會汗流浹背,讓人變得很狼狽。

不過冬天,我倒不太反對大包包了,因為我是個喜歡穿大衣、毛衣的人,這些衣服疊加之後有厚度,加上可能穿靴子,這些衣物搭大一點的包包,比較不違和。

但是我覺得大包要慎選,所以我有時是帶著小包+帆布托特包,這樣。小包裡一樣放著鑰匙、皮夾、手機和一支口紅,空間足夠會帶上隨身化妝鏡、眼藥水;托特包裡會攜帶杯套(我們這兒手搖飲氾濫,難免想來一杯)、塑膠袋或折疊購物袋(現在很多店家不提供袋子)、貓食(有時遇到浪貓會餵食)、折疊傘,帶小孩出門的話,就會再塞兩片尿布、小包濕紙巾。我出門以機車為主,通常托特包會放在機車置物箱裡,以備不時之需。這已經是我所能做到最精簡的程度。

春夏用小包,秋冬可以用大一點的包。根據衣服的輕薄或厚重來搭配。

Your J
02
目前的工作:盡力當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吧


等年假結束,或許就能稍微「正常」一點生活,多少完成一些翻譯工作,我就謝天謝地了。


過年期間,有一群老同學聚會,他們打視訊電話給我,我正好帶娃出門沒接到。看他們發的臉書照片,有人在大陸,有人在香港,有人外派歐洲,有人在台灣企業,說聊得天南地北,講中國的消費金融、印度的市場、歐洲的教育體系等等。如果我在那裡,要說什麼呢?可能是育兒和養生吧()。關於脾氣與修煉,我可是有很多可以說的。


好比你說的,看我們對小孩,真是無比溫柔啊。我也很佩服自己,更佩服我老公。可能我們脾氣的稜角在有小孩之前已經磨得差不多了,也或許我們知道現在這個階段,兇他、罵他也只是讓大人小孩都難受。你說的很中肯,的確,看遍育兒書也不見得能找到方法,畢竟每個孩子個性不同,大人也是。帶孩子,也只能邊做邊學吧。只是我實在不願意花時間在生氣上,總想找到更有效的溝通方式,即便對象是個幼兒,而大人要控制情緒,實際上是比小娃容易的,如果我們能穩定情緒,也許小孩也能夠在這方面學習到(?)至於我和老公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呢?我覺得我受他的影響比較多,一方面我們或許都不想讓孩子經歷我們小時候的打罵教育,一方面可能年紀大了(笑)

大人應該比小娃更容易控制情緒,我希望盡量別花時間在生氣上。但是我也可以理解小屁孩不受控時那種崩潰的心情啦~

Your J
03
以後也想聊聊個人審美的建構

今天難得沒聊什麼穿搭,畢竟姐已經精緻到日常裡了(笑倒)。有空倒想和你聊聊個人審美的建構,但是這個題目太大,每個人的美感經驗不同,感悟力也不同,好像也很難說出個所以然。

對我來說,審美是屬於需要「意會」、「感受」的概念,而現在的詞彙,像你前幾天說的很精準,「現在人彷彿總要把這種需要意會的氛圍感說實,怕你不懂似的」,硬要把審美講出個「系統」,彷彿照著博主講的去做就能夠變成XX美人。

而我認為,美這件事情之所以有趣、值得探究,是因為「美麗」在不同的個體上能產生不同的樣貌,有千萬種美的可能,你說有公式嗎?也許有吧,但是首先得了解自己,這樣去套用公式才可能事半功倍,否則可能只是徒勞。

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吧!希望新的一年裡,我們都能穩健前行,過出品味生活,做個質感女子。

XOXO, J
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寫留言

Like us on Facebook

Flickr Imag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