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齒保健

交換日記|三歲幼兒補牙記

晚上10:35

Hi!你好嗎?

開學快樂🎉

我家臭比也開始上幼兒園啦!雖然我們先讓她上半天班,中午就接回家,但這個轉變對我們來說已經很大,從晚睡晚起瞬間變成晨型一家😂我的工作型態也變成抓緊中午前的幾小時趕工,還有趁女兒入睡後繼續趕工,再發懶一下。快點昏睡。


昨天下午是早就預約好的「塗氟加追蹤檢查牙齒」。為娘的也達成一個小小成就,讓三歲小孩願意張口讓醫生補牙。是的,有一顆蛀牙,哎!


剛發現她臼齒有個黑點的時候,我很緊張,怪自己沒幫她刷好牙。心想著:我不應該因為她不願意,就胡亂快速刷一通......


但是在她兩歲半前,刷牙實在太艱難(現在也只是偶爾比較配合,一邊刷一邊都要不停勸說)。她小時候,我們試過好多方法和工具,幾乎徒勞無功。而她又是一隻螞蟻,太愛甜食......,所以只有一顆蛀牙算是很安慰?


總之,我就是帶她去檢查,聽醫生怎麼說。


你知道小孩怕看醫生,不熟悉的就怕。要她小姐在家張口都不肯了,何況是牙科診所......百般勸說、哄騙,醫生只能找她張口的瞬間趕快看牙到底怎麼了。根本無法進行到正常檢查、治療的階段。


於是醫生請我們每三個月就來檢查、塗氟。我自己也添購了幼兒的電動牙刷、牙線、健齒噴霧、無糖軟糖......看了各種教刷牙、看牙的影片、用牙齒模型來教她。


昨天之前,我們大概看過三次牙醫,但是都只能塗氟,看黑點有沒有擴大,這樣。


大約兩週前,為了給小孩心裡建設,我特別「邀請她」跟我去看牙齒,問她「你要不要陪媽媽去看牙醫?」她一口答應了。


其實我的例行檢查早就完成,所以在家附近找一個可以現場排隊的診所,跟醫生說我要示範給小孩看的,洗牙就好。洗牙完成後,小妞竟然說「換我了」,但是醫生一轉向她,她馬上閉嘴閉緊緊😂


昨天輪到臭比看牙了。到了診所,前面有兩個患者正在看牙。

她很好奇,一直問「他們在做什麼?」

我:醫生在幫他們抓蟲蟲喔!

孩:為什麼?

我:因為牙齒有蟲蟲,不抓走他們會把牙齒吃掉喔!

孩:他們在做什麼?

我:抓蛀牙蟲蟲啊,等一下就輪到你了,你要像阿姨叔叔一樣張開嘴巴「啊啊」喔。


對話就這樣大概重複了超過二十次吧😂


然後,奇蹟發生了!


照例由我抱著女兒躺在診療椅上,我對著她後腦勺好好跟她說明醫生的各種動作、步驟、器具,竟然這次成功地全程張嘴。看完之後,醫生還稱讚我很會教。


老娘都快潸然淚下了😂

為此,是否來下個單犒賞自己(?)


關於健康,也許每個人都有特別在意的部分。我自己是覺得各方面都有七八十分就不錯。日常保健按表操課,偶爾小小放縱,基本也差不到哪去。牙齒嘛,我不能說我牙齒多好,但是每半年例行檢查都是乖乖做、不拖延。所以,雖然有一些蛀牙,好多牙齒都補過,但是並沒有假牙、牙橋、植牙這些。大概從大學開始,我的檢查目標就是希望:每次不超過兩處新蛀牙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希望下次比這次進步。

我算是維持好幾年「零檢出」的記錄了,果然每天使用牙線是對的,甚感欣慰。

前陣子因為外力造成牙齒神經損傷,有兩顆牙做了根管治療,對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。不誇張,我知道必須做根管治療時真心覺得「天啊!我的牙齒」!


總之,牙齒好才能品嚐美食;腿腳好才能行萬里路...
身心健康真的很重要啊。


以上與你分享,我總算達成一個稍微有感的育兒成就啦(?)


祝 好


J


PS. 開學三天就感冒了XD


正向思考

我的紅癢病-穩定中求進步

下午1:18



紅癢
筆記
約三周前,最近一次紅癢起疹大致告一段落,其實今年三月起,我的狀況已經穩定許多(所以自拍照變多了),至少發作頻率趨緩。我想是時候再交代、順便回顧一下我目前的「紅癢病況」,也與有類似問題的病友分享一下。自從在網路上分享這個狀況,陸續有幾個「病友」私訊給我,我還真是「傾囊相授」。沒辦法,同是天涯淪落人,就會有一種相逢何必曾相識之感。
前情提要
我目前的狀況是皮膚容易因為日晒、氣溫高、天氣變化而泛紅起疹,之後就會發癢、脫皮。平常就算看起來沒事,也很容易發癢,或因為頭髮、毛絮飄到臉上就很癢很癢,就算沒事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會沒來由的發癢。但是我以前不是這樣的。
01
大約兩年多前,臉部不明原因紅癢發燙,而後脫皮,短暫恢復,然後反覆發作。是的,只有臉。情況持續兩年。期間看過皮膚科、中醫、免疫科...被認為是濕疹、脂漏性皮膚炎、酒糟等狀況,無定論;我自己則另參考了「類固醇戒斷」/「紅臉症候群」的說法,合理懷疑是過去使用多年類固醇藥膏使然,因為我從小就是手上(或不一定哪裡)會東一塊濕疹西一塊濕疹的那種小孩,去看醫生總是擦藥膏,但也總是沒好過。去看過的醫生都不認為有類固醇戒斷這種事情,不過網路上倒是有些醫師是支持這種論點的。總之,無定論。
有圖有真相

先看一下去年底的照片唄(~慎入~)
2017/11月 出國旅遊,雖然氣溫比台灣低多了,臉皮卻因為晒傷而發紅、脫皮。
雖然有濾鏡,仍看得出臉很紅、很繃。脫皮脫到眼皮都怪怪的。
後來決定要去看免疫科,因為皮膚科只治標不治本。
我觀察了那時候發作的狀況,拍了好幾天的照片,大概就是這個慘況-起疹紅癢脫皮。殊不知醫生一點也不想看照片XD,安排我去抽了很多管血,然後驗不出個所以然。
驗血...說沒事,但是我明明就很有事
真是太慘,慘到我都不想見到自己,於是馬賽克處理>"<)

只能寫個慘字
就醫服藥治療皆只微有效果,期間從未完全治癒,也從沒有穩定超過兩週。
不論如何,這樣的症狀不斷發生,我的皮膚角質就一直處於「崩潰」的狀態,只要氣溫上升、空氣髒污、天氣變化,我就開始紅癢-脫皮,很癢的時候必須冰敷來舒緩。每次循環少則3、4天,長則7~10天。
之前跟主婦E提到病況......

這樣我就一直換新皮,每次脫完皮就覺得皮膚好像嫩一點XD
那應該很多女人想要這樣喔。不用打雷射也不用醫美XD
也算是一種正向思考吧?
自我檢視
有人問說,是不是我家的狗毛貓毛導致的呢?
我養狗貓也有超過六七年了,所以並不是因為養寵物才發生的。
根據我的觀察,與食物無太大關聯。我吃東西通常清淡、原食為主,辣也是不太吃的。初步排除這兩方面的影響。

會那麼容易敏感,部分原因是從第一次發作以來,紅癢脹痛,忍不住抓破了,使皮膚處於「破損」的狀態。如果單純是敏感肌,但是皮膚沒有破,或許對於氣候變化的反應不會這麼劇烈。至於那個關鍵的第一次發作是什麼原因,至今無解。

要說是皮膚障壁本就脆弱,才開始因為受到天候變化、空氣髒污刺激,而紅癢發作;還是發作後使皮膚屏障更加脆弱,導致對外在刺激更敏感?我沒有答案,但是肌膚屏障脆弱是事實,我便朝「把皮養厚」著手,主要講的就是角質了
所以坊間什麼去角質產品,全都bye bye~
保養品務求簡單
敏弱肌用的東西,首先是成分不能複雜。我印象中牛爾老師說的,你要看一個產品成分是不是「複雜」,可以從它的全成分去看,不超過30種成分的,算是簡單的。你真的去看你的保養品包裝上寫的,才會發現原來貌似簡單的東西...成分竟然可以多達四五十種!有些東西它只寫「主成分」,你就要小心了。
保養/化妝品成分有關係
1
現在我挑東西要先看「全成分標示」,如果是「中文」全成分標示那就更貼心了。不認識成分也不打緊,畢竟裏頭一大堆化學名詞,
非專業真的看不懂,這時我會去CosDNA這個網站查。↓

他的首頁基本長這樣
如果是比較熱門常見的產品,可能已經有網友輸入建檔,就可以先去「化妝品搜尋」找找看,以免你輸入了半天才發現有人登錄過了。如果是查成分,就可以使用單一成分或全成分分析。

舉一個大家應該都知道的產品為例,我在「化妝品搜尋」這裡打入關鍵字"金盞花",就跑出好多產品,選了建檔日期最新的(因為有時候產品會有成分調整)。下圖就是網友分享的成分,網站分析會告訴你哪個成分是做什麼用的、是否刺激或致粉刺等等,安心度也可以點進去看看。想知道自己用了什麼東西,可以來這個網站找找:)
未命名.png

保養品要因狀況作調整
2
發作期間我看了宋奉宜醫師的blog,有些觀念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,但我沒有完全照做就是了。我同意皮膚屏障破損需要修護,也同意此時使用的產品必須單純,所以用撫蘆薈凝膠或醫美品牌的修護霜產品。以下就我使用過的經驗來介紹這三種東西。
※注意:敏感發作的時候不要用化妝水,盡量簡化。

【油】是用來防止水分流失,因為此時的皮膚幾乎沒有保水功能,非常慘。很癢的時候冰敷。只能靠時間慢慢修復皮膚。
我目前仍使用的油有:椰子油、沙棘果油、甜杏仁油、洋甘菊精油,也曾使用過瓊崖海棠油、玫瑰果油、橄欖油...,椰子油和橄欖油就是廚房煮菜用的那種。跟其他芳療產品比起來,食用油當然便宜很多啦。我沒有用什麼「美容油」是因為我太嚴重了,各品牌推出的美容油有他們的配方,我不知道會不會對其中的什麼產生敏感問題,與其雪上加霜,不如使用單純的油,食用油則是最安全無虞的。現在比較穩定了,用量就減少,改成在乳液裡面加一兩滴;天氣熱就只在晚上用。

使用過的,或正在用的油 。這不是全部啦,因為有些瓶子已經丟掉了...
【蘆薈】凝膠我選Nu Skin是因為不含酒精、香精,可舒緩退紅。廣源良的蘆薈和絲瓜產品也不錯,便宜大碗。坊間很多胖胖一瓶的所謂蘆薈凝膠都有含酒精,要買之前請先看成分標示

(夏天)現役使用中的產品。由左而右順時針方向:NU SKIN蘆薈凝膠、NU SKIN皮膚修護液、BIODERMA舒敏賦活保濕凝乳、Ego QV燕麥無油保濕精華乳;最後是寶拉的全效柔敏舒緩精華液(1%水楊酸)

【修護霜類】產品我用過理膚寶水(La Roche Posay)、可芮(Curel)、貝德瑪(BioDerma)、艾芙美(A-Derma)、雅漾(Avene)、朵瑪(Dermagor)、潔美淨(Physiogel)......幾乎市面上有看過的醫美品牌我都買過了,這種非常時期,你真的會看到什麼"修護"字眼就買。我不是同一時間用這麼多種喔,因為皮膚根本沒辦法保水,大概十分鐘二十分鐘就必須補擦,我一條40ml的乳液大概兩星期就用光。但是這些乳液都貴貴的,而且因為發作太嚴重,你也不知道到底誰有用,這時候只要擦了不會刺痛就都阿彌陀佛。就價格/容量來說,我覺得潔美淨的CP值最高。

【精華液】的部分呢,這種紅癢狀況什麼果酸、A酸都不能用,但是可以用水楊酸,幫助角質代謝正常。視情況使用。我也會用Nu Skin的皮膚修護液,從今年三月到現在,我每個月都要用上一瓶。
它不只溫和保濕,修護功能也比許多號稱修護神器的產品來得好,重點是不會刺痛,有些產品號稱敏感肌可用,但實際用上卻很不舒服,當然有時候是因為裡臉皮就是破的啊!擦什麼都會痛啊。

難道是排毒完成了
到底怎麼改善的呢?難道就是排毒排完了嗎?畢竟我沒有多用什麼其他「新的」東西,吃的藥也沒有什麼變化。
不管【椰子油】到底有沒有效,我(從三月)至今維持著起床吃一湯匙的椰子油,晚上將少許椰子油加入保濕乳液中的習慣,為什麼晚上保養要加椰子油,早上呢?其實早上也可以的,但是台灣的天氣太熱,白天我怕燜熱,所以只在晚上使用。如果是乾燥氣候、或者皮膚很乾的人,應該多用幾次沒差。
我自己是覺得還不錯,因為我平常的膳食裡頭脂肪並不算足夠,這也可以補充油脂。不過醫生對於椰子油的功效倒是抱持不置可否的態度,我可以理解,畢竟醫療是個講求「科學」的行業。
還記得之前的文章分享了美國的Dr. Rappaport關於類固醇戒斷的見解,我記得他說症狀短則數月,長則兩年,我的確在症狀約兩年的時候開始有明顯的改善。之前是時好時壞,比較好的時間總不超過兩週,就又開始紅癢脫皮。雖然皮膚科、免疫科、中醫都看了,總也沒有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法。
我看過的幾家皮膚科是以「濕疹」、「脂漏性皮膚炎」的方式來處理,療程不外是吃抗組織胺,搭配類固醇藥膏(通常是三合一那種,含有抗黴菌的成分)。當然這期間我也爬文研究,有些網友說類似的症狀,有些皮膚科會以「酒糟」視之,這樣的話使用-azole類抗黴菌藥處理,Metrodinazole是目前針對酒糟的第一線藥物,而且有健保給付又不含類固醇。但我每次問皮膚科醫生他們都含糊其辭,我不曉得為什麼。
因為這病太久了,我不想奔波了,選擇了離我家不遠,生意也很不錯的一家皮膚科,陸續看診有一年以上,診所有三~四名醫師,他們是把我當作脂漏性皮膚炎處理,一樣是給各種類固醇藥膏。因為我很不想用類固醇藥膏,自己還是去搜尋其他替代品,像是「施必麗」藥膏/乳霜。不過也沒有明顯的作用。
OS:類固醇藥膏我還是有用,但絕對是少量、薄擦。現在我兩天擦一次,希望能漸漸停藥。(醫生都說沒事就可以停藥,但類固醇這種狡猾的東西,是要漸進停藥的)



生活

我的紅癢病-新療程GO!

下午1:18


茲以此記,一段新療程的開始

有些心情
只有自己明白
11月中旅行回來,充好電準備重新對抗這個惱人的紅癢病。依著朋友的介紹,千里迢迢跑去台中榮總看「免疫風濕科」。該科診區被擺在門診大樓的一樓,牆上的醫師團隊介紹洋洋灑灑十幾位,讓人感覺陣容堅強。而候診區也是人滿為患,頓時覺得不孤單,雖然不知道其他人都是些什麼問題。
隔天去榮總抽了幾管血,還不知道會驗出什麼來,看起來有些驚人。
人體的機制除了奧妙,還是奧妙。
有時候人就是會遇到一些「無法理解」、「有苦說不出」的不舒服,原因也遍尋不著。這不是少隻胳膊斷條腿那麼顯而易見的痛苦,也不是什麼致命的疾病,但它讓你煩躁不安、生活失序,而別人無法看見。
(以我的例子來說,我沒出門見你你是看不到的)
嘗試過中醫西醫,用過多種宣稱保濕修護重建的醫美品牌產品,累積了一些經驗與心得,而這個症狀也似乎因著心裡有底,而有一些改變。有趣的是,除了一開始大發作的時候令我非常焦躁,現在已經漸漸能以平常心與它相處,自嘲自己的爛皮脫屑。雖然發作週期還是抓不準,蔓延整臉+眼皮的那種刺痛仍令人忍不住咒罵。
timg (1).jpg
我想,就懷抱著希望,開始這個新的療程吧。

我們牡羊座就是這麼的正面積極啊XD
J, 2017/11/24



小料理Cooking

[料理]健康夏日沙拉~蘋果+嫩菠菜+豬五花+松子的好吃沙拉

下午1:05

看原文~寫在微信公眾號《兩個主婦晒月亮》

天氣越來越熱,人常常就沒了食欲,主婦J今天介紹給大家一道清爽的小料理,自己在家就可以做,營養均衡又健康低卡。我叫他「夏日沙拉」。

沙拉基本上就是一種「所見即所得」的料理,材料準備起來都不難,不過我個人的小講究就是擺盤務必要漂亮。畢竟主婦J來自一個外公會嫌魚的外表不好看就不吃的家庭(笑)。
話不多說,來看我的私房食譜吧!

小料理Cooking

[料理]太簡單!!低卡健康的涼拌龍鬚菜

下午4:56

龍鬚菜是我很喜歡的一種蔬菜,青翠富含纖維質。會做這個口味是因為在「朱記餡餅粥」吃了涼拌龍鬚菜,念念不忘,但是他一小盤就要賣40元,我買一把25元可以做一盆!!身為勤儉持家的主婦花錢一定要計較CP值的啊,我們就來自己做!!這真的超簡單的~~
PS.檢查龍鬚菜是不是太老,可以這樣做:莖一折就斷的比較嫩
做法:
1.龍鬚菜一把洗淨切段
2.蒜末、薑絲、鰹魚醬油一大匙(一般醬油也可)、麻油一茶匙  一起放到大碗裡
※省時間的做法就是把所有調味料都先混一混
3.切好的龍鬚菜川燙一下(基本上就是浸倒滾水中馬上起來,這樣才會脆脆),再過一下冷水保持鮮綠

4.龍鬚菜稍微瀝乾,放到2的大碗裡面拌一拌(調味料自己斟酌加減,再加點白芝麻、柴魚片也會很好吃)
5.可以現吃也可以先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

Like us on Facebook

Flickr Images